doi:10.1093/hmg/ddx194
表觀遺傳學改變就是一種能夠幫助開啟/關閉基因表達的化學修飾作用,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fā)現,女性喝茶或許會誘發(fā)特殊基因出現表觀遺傳學改變,而這些基因被認為和癌癥和雌激素代謝之間會發(fā)生相互作用。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比如對食物的選擇、吸煙以及暴露于化學物質中等等都會導致表觀遺傳學發(fā)生改變;這項研究中,研究者調查了是否喝茶及喝咖啡會引發(fā)表觀遺傳學的改變,此前研究結果表明,咖啡和茶在調節(jié)人類疾病風險上扮演著關鍵角色,比如抑制腫瘤進展、降低炎癥并且影響雌激素代謝,而其中的機制或許都會通過表觀遺傳學改變所介導。
研究結果表明,表觀遺傳學改變會在喝茶的女性機體中發(fā)生,而并不會在男性機體中發(fā)生。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表觀遺傳學改變往往發(fā)生在參與癌癥和雌激素代謝的基因中。此前研究結果表明,喝茶能夠降低機體的雌激素水平,而這就闡明了男性和女性對喝茶所產生的機體生物學反應的差異,研究者指出,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往往也能喝大量的茶,而這也能增加我們尋找喝茶和女性之間關聯(lián)性的機會。當然本文研究并未發(fā)現喝咖啡個體機體中出現的任何表觀遺傳改變。
【2】喝茶降低死亡率,真的嗎?
來自法國的尼古拉·唐善(Nicolas Danchin)教授8月31日在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上公布了一項涉及13.1萬人的研究。該研究揭示出,飲茶能將非心血管因素的死亡率降低24%。
唐善教授說:“如果你必須在茶和咖啡之間做出選擇,大概還是喝茶比較好??Х群筒瓒际俏覀兩罘绞降闹匾M成部分。它們對于心血管(CV)健康的影響在過去已經得到了研究,而有時候得到的結果是互相矛盾的。我們在一個規(guī)模較大而且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的法國人群體中,研究了咖啡和茶對于CV因素死亡率以及非CV因素死亡率的影響。”
研究對象為131,401名年齡在18歲到95歲的人員,他們都曾在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之間,在巴黎哲學與心理學自由學院預防醫(yī)學中心接受過體檢。在接下來的平均3.5年時間里,有95例CV因素死亡和632例非CV因素死亡??Х然虿璧臄z入在自助調查表上被分成了三個等級:無、每天1-4杯,以及每天4杯以上。
肝硬化或稱慢性肝病,是一種嚴重疾病,已成為美國各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為了預防肝臟疾病,一項最新研究推薦,我們可以休息一下,好好享用一杯茶。
肝病相關性死亡往往是肝硬化的結果。雖然絕大多數人肝硬化病例是由于長期飲酒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也可導致肝硬化。
發(fā)表在《肝臟病學雜志》上的這項最新研究增加了一系列新的預防因素:茶和咖啡。以荷蘭鹿特丹Erasmus大學醫(yī)學中心肝病專家Sarwa Darwish Murad博士為首的科學家開始著手研究飲用茶和咖啡對肝臟健康的影響。
DOI:10.1002/ijc.24125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女性常喝咖啡和飲茶能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美國羅斯韋爾·帕克癌癥研究所科學家在4月刊的美國《國際癌癥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發(fā)表報告說,他們對近1100名婦女進行跟蹤調查后發(fā)現,常喝咖啡和飲茶的人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要比未飲用者低,而且喝咖啡和飲茶的次數越多,患這種癌癥的風險就越小。
報告說,每天喝咖啡或飲茶4杯以上者,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要比未飲用者低約50%。平均每天飲茶或者喝咖啡2杯者,患這種癌癥的風險要比未飲用者分別低44%和29%。
新聞閱讀:What science says about getting the most out of your tea
茶是世界上最為流行的一種飲料,當然茶也是個人愛好問題;每個人對茶葉的偏愛都有所不同,那么科學界對此又怎么說呢?喝茶往往和很多健康效益都有關系,其能夠幫助改善機體情緒和認知,并且降低個體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茶葉中也富含微量營養(yǎng)元素,包括氟化物、鎂離子和鋅離子等,然而其所表現出的健康效益最主要的還是和三種主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關,包括兒茶酚、咖啡因和L-茶氨酸,生物活性化合物是一種能夠影響機體健康的非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
實驗室和動物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生物活性化合物會對機體帶來多種健康效應,但是目前研究人員對人類機體的研究結果并不清楚;兒茶酚是一種多酚物質,而多酚是一類具有抗氧化特性的天然化合物,抗氧化劑能夠抑制機體細胞損傷,咖啡因能夠讓機體變得警覺;同時氨基酸L-茶氨酸被認為能夠讓人放松,這些生物活性化合物都會讓我們體驗到被沖泡的味道和口感。
原文報道:A daily cup of tea may soothe your heart
最近一項新研究發(fā)現,每天一杯茶可能對心臟健康有益。
這項研究發(fā)現每天喝一杯茶的人發(fā)生心衰或其他重大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比不喝茶的人低35%。該研究還發(fā)現喝茶的人其心臟冠狀動脈發(fā)生鈣化的風險也更低,研究人員表示鈣沉積與心臟疾病,中風等一些嚴重疾病的發(fā)生有關。
約翰斯霍普金斯醫(yī)院的Dr. Elliott Miller這樣說道:“我們發(fā)現適度飲茶的人冠狀動脈鈣化進展更加緩慢,同時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也更低。”
但是Miller也指出,他們還不能證明喝茶與心臟疾病風險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這僅僅是一項觀察研究,我們還不能確定到底是茶本身還是喝茶的人有更加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了心血管疾病風險更低。”
在這項研究中,Miller和他的研究團隊對一項開始于2000年且目前仍在進行的研究得出的數據進行了分析,該研究共有超過6000名參與者,既有男性也有女性。研究剛開始的時候,所有參與者都沒有心臟疾病。
【7】Nature Nanotechnology:綠茶不僅養(yǎng)生,將來也可用于治癌
doi:10.1038/nnano.2014.208
新加坡科學家最近發(fā)現綠茶中的一種有效成分能夠作為潛在的納米載藥系統(tǒng)用于輸送蛋白藥物以治療癌癥。在動物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這種名為沒食子酸(EGCG)的抗氧化劑來裝載羅氏和基因泰克的抗乳腺癌藥物Herceptin,相比于對照組,載藥系統(tǒng)組療效超出了兩倍之多。同時,通過載藥系統(tǒng)包載后,藥物在肝臟和腎臟的積累降低了70%左右,在肺部的積累降低了40%。這一研究已經被發(fā)表在著名期刊 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一直以來,EGCG都只被認為是綠茶中的一種有益成分,而它的載藥系統(tǒng)功能則是最近才被發(fā)現的。研究人員將EGCG和聚乙二醇結合起來,使得EGCG能夠保護蛋白質藥物不被降解。負責這一研究的Jackie Ying介紹說,將綠茶中的有效成分應用到納米醫(yī)藥領域尚屬首次,而藥物與載藥系統(tǒng)的協(xié)同作用也令研究人員感到驚喜。
【8】Hepatology:研究人員認為咖啡和茶有助于肝臟健康
doi:10.1002/hep.26667
在你工作之前,早上喝一杯咖啡或茶可能不僅僅具有振作精神的功效。
近日,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yī)學研究生院和杜克大學醫(y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建議:增加咖啡因的攝入量可減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出現脂肪肝。
在世界范圍內,70%的糖尿病和肥胖的人患有脂肪肝。據估計,30%的美國成年人有這個疾病,而且在新加坡其患病率呈上升趨勢。除了飲食和運動外,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治愈NAFLD。
采用細胞培養(yǎng)和小鼠模型,Paul Yen等研究人員觀察到,咖啡因能刺激儲存在肝細胞中脂質的代謝,減少喂食高脂肪飲食小鼠的脂肪肝。
【9】Arth & Rheumatol:綠茶兒茶素有效阻斷風濕性關節(jié)炎
doi:10.1002/art.39447
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者近日鑒別出了一種新方法來抵御由風濕性關節(jié)炎引發(fā)的關節(jié)痛、炎癥及組織損傷,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嚴重的自身免疫障礙,其會影響手腳小關節(jié)的功能,經常會引發(fā)關節(jié)出現疼痛性的隆起進而發(fā)展為軟骨損傷、骨糜爛及關節(jié)畸形等。
研究者Salah-uddin Ahmed指出,當前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物非常昂貴,而且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性,有時候并不適合長期使用。本文中研究者評估了一種名為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的植物化學成分,兒茶素是一種綠茶中的抗炎性分子,研究發(fā)現兒茶素在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上具有較大的潛力,因為該分子可以在不阻斷其它細胞功能的前體下有效阻斷疾病的效應。
【10】綠茶的又一大功效:逆轉肝臟損傷
原文報道: Finding liver cancer early and reversing its course
肝癌在人類往往是致死性的,因為它往往在晚期才被診斷出來。但是,在動物模型中,一項新的工作發(fā)現了一種肝癌的潛在診斷生物標記物,以及一種潛在的方法來逆轉已有的肝臟損傷。這項研究將在費城舉行的2015AACR年會上報道。
Georgetown Lombardi綜合癌癥中心的Ying Fu博士講解了這項新的工作,"肝細胞肝癌,最常見的一種肝癌,由于缺少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記物和確診后的快速致死性,這種癌癥是世界癌癥死亡的第三大病因。"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在兩種動物模型中發(fā)現,DNA(鳥嘌呤)的受損病變(γ-OH-Acr-dG)與肝細胞癌癥相關。它有潛力成為早期診斷肝細胞癌癥的生物標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