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結直腸癌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結直腸癌一旦轉移,自診斷之日起患者5年的生存率只有11%。大多數(shù)結直腸癌為腺癌,初始時的良性腫瘤稱為腺瘤,腺瘤可以惡化。在腺瘤變?yōu)榘┌Y之前進行治療則有可能預防結直腸癌。
Fox Chase癌癥中心的研究者檢驗了兩種具有前景的藥物在預防和治療小鼠結直腸腺瘤方面的有效性。由Wen-Chi Chang博士領導的團隊發(fā)現(xiàn),這些藥物的效應取決于當藥物治療開始時是否存在腺瘤。上述結果將在2013年美國癌癥研究學會(AACR)年會上介紹。
“我們通常關注的是預防或治療,不會考慮這些藥物是否可能具有不止一種用途。”該研究的高級作者Margie L. Clapper博士說。“對我們而言,最令人激動的事情莫過于能夠追蹤這些腫瘤,首次能夠區(qū)分預防與化療,并且顯示如果使用得當,一種藥物(或者與另一種藥物聯(lián)用)可能都有效。”
既往動物研究顯示,兩種藥物[一種非甾體抗炎復合物(舒林酸)和一種降膽固醇藥(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聯(lián)用時可抑制結直腸腫瘤。但是既往的研究是通過一種非自然的方式誘發(fā)腫瘤(通過暴露于致癌化學物質),而在人類,癌癥往往為遺傳起源。
為評價舒林酸與阿托伐他汀在一個與人類更為相關的動物模型中的有效性,Chang、Clapper和其同事用一種獨特的小鼠模型(具有無需暴露于致癌物質即可導致它們發(fā)生多處結直腸腺瘤的遺傳改變)進行了研究。“以前沒有人檢驗過這種藥物聯(lián)用方案治療起源于基因組改變的結直腸癌的有效性。”Clapper說。“在某種意義上,用這種臨床前腫瘤模型代表了一種進行預防研究和治療研究的新模式。”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者分別單用每種藥物或聯(lián)用兩種藥物治療小鼠100天,并且在治療前后用結腸鏡檢查來評價腫瘤是否存在及其大小變化。在治療前已有腫瘤的小鼠中,治療結束時只有聯(lián)合治療組結腸腺瘤數(shù)量減少。
在治療開始時無腫瘤的小鼠中,結果明顯不同。暴露于阿托伐他汀單藥或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舒林酸治療結束時無腫瘤的小鼠百分率約增加了3倍。在這些小鼠中,44%接受阿托伐他汀單藥治療的小鼠和30%接受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的小鼠沒有發(fā)生腫瘤,相比之下,沒有接受治療的小鼠這一比例為13%,只接受舒林酸單藥治療的小鼠這一比例為9%。此外,阿托伐他汀治療可完全抑制這些小鼠的微小腺瘤形成。
這些結果證明了兩種藥物在預防和治療結直腸腺瘤方面的有效性取決于開始治療前是否存在腫瘤。“基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說如果一開始沒有腫瘤,用立普妥可能最好,但是如果在治療之前已有腫瘤,那么可能需要聯(lián)合治療。”Chang說。“我們可以根據(jù)疾病狀態(tài)以及是否有腫瘤來制定合適的臨床治療方案。”
將來,研究者計劃研究這種特殊小鼠模型的特異性遺傳改變,旨在識別出有可能進行靶向治療的分子通路。
編譯自:"Different drug combinations work best for prevention versus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tumors." ScienceDaily. April 7,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