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最近發(fā)表的一項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以顯著增加帕金森病(PD)的風險,但潛在的相關性尚未確定。
牛津大學衛(wèi)生保健流行病學研究室的Julia Pakpoor指出,“帕金森病發(fā)病復雜,與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復雜相互作用相關。肝炎病毒本身或抗病毒治療可能起到誘發(fā)帕金森病的作用,又或者肝炎易感人群可能更容易罹患帕金森病。我們希望明確這一關系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的發(fā)展。”
研究人員分析了1999年至2011年間英國國家醫(yī)院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集中的患者數(shù)據(jù),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研究隊列包括乙型肝炎患者(n = 21,633),丙型肝炎患者(n = 48,428),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n = 6,225),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n = 4,234)以及HIV感染患者(n = 19,870)。此外,研究還包括一個參考隊列(n = 6,132,124),此隊列的患者因各種相對輕微的疾病和外科病癥入院。使用預期和觀察到的PD病例數(shù),研究人員計算出比值比(RR)。
研究結果
HBV感染后帕金森病的標準RR為1.76(95%CI,1.28-2.37),包括44例帕金森病患者和25例預期患者。HCV感染后帕金森氏病的標準RR為1.51(95% CI,1.18-1.9),包括73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8.5例預期患者。
研究結果顯示,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發(fā)生帕金森?。≒D)的風險顯著增加,但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艾滋病毒感染與帕金森病(PD)無相關性。臨床醫(yī)生在管理存在乙型或丙型肝炎病史的患者時,應該意識到患者的PD風險增加,如果出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癥狀,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這些癥狀。”
Pakpoor博士及其同事描述了肝炎與PD相關聯(lián)的機制。他們指出,所有必需的丙型肝炎病毒受體都在腦微血管內皮中表達,后者是構成血腦屏障的主要成分。這表明病毒可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一種方式。但是Pakpoor強調,當前階段,精準解讀病毒性肝炎和帕金森病之間關系的準確機制很大程度上是推測性的。
Pakpoor博士希望通過不同的研究設計進行后續(xù)工作,以確定觀察到的關聯(lián)的基礎,并且更廣泛地闡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學途徑,這也可能適用于沒有肝炎的患者。
編譯自:Elevated rat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Healio.March 29, 2017.